专业核心课程简介
(一)推拿学课程简介
1.课程信息
(1)课程名称:推拿学。
(2)课程定位:本课程是体育保健与康复专业的核心必修课,前置课程为中医学、运动解剖学等相关课程。后续课程为中医筋伤学、针推实训等相关课程。它将为学生日后的按摩师考证以及今后见习、实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参考学时:54学时。
(4)开课学期:第二学期。
2.教学目标
本课程总目标是:
名称 |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 1.掌握推拿手法学中的各种基本知识、概念。 2.掌握推拿手法的动作形态、动作力道等技术要领 3.严格掌握推拿手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4.了解推拿练习过程中所需要掌握的推拿功法。 5.掌握局部常规操作手法的选用要求。 |
能力目标 | 1.行业通用能力: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文字表达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处理信息、查询最新资料、了解保健市场。 2.岗位专业能力:成人推拿手法、局部推拿操作;根据不同病情、部位、体质等合理选用手法。 3核心能力:合理运用推拿手法的能力;熟练运用局部推拿常规操作取得预定治疗效果的能力。 |
素质目标 | 1.培养学生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 2.培养学生具有高度的责任心;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 4.养成自我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
3.主要内容
项目编号 | 学习项目名称 | 学习型工作任务 | 教学时数 | 教学 时数 | ||
理论 | 实习 | 实训 | ||||
1 | 基础知识 | 推拿学基本知识 | 4 |
|
| 4 |
2 | 推拿手法 | 成人推拿手法基本动作,操作要领,适应症 | 10 |
| 28 | 38 |
3 | 局部常规操作法 | 对成人推拿手法合理搭配运用,组成的成套手法操作练习 | 4 |
| 6 | 10 |
机动 |
|
| 2 | 2 | ||
合计 | 18 |
| 36 | 54 |
(二)针灸学课程简介
1.课程信息
(1)课程名称:针灸学
(2)课程定位:本课程是体育保健与康复专业的核心课程、专业必修课,该课程成绩对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具有重大的影响。本课程的前置课程为中医学、运动解剖学等相关课程。后续课程为中医筋伤学、针推实训等相关课程。学生在完成前置课程以后,已经基本具备了针灸学课程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部分专业知识。
(3)参考学时:54学时
(4)开课学期:第二学期
2.教学目标
本课程总目标是:
名称 |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 1.掌握针灸手法学中的各种基本知识、概念。 2.掌握针灸手法的动作形态、动作等技术要领。 3.严格掌握针刺、艾灸、拔罐手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4.了解推拿练习过程中所需要掌握的手法。 5.掌握局部常规操作手法的选用要求。 |
能力目标 | 1.行业通用能力: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文字表达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处理信息、查询最新资料、了解保健市场。 2.岗位专业能力:成人针刺手法、拔罐、艾灸、梅花针操作;根据病情、部位、体质等不同合理选用操作手法。 3.核心能力:合理有效运用治疗手法的能力;熟练运用局部针刺、艾灸、拔罐常规操作取得预定的治疗效果的能力。 |
素质目标 | 1.培养学生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 2.培养学生具有高度的责任心;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 4.养成自我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
3.主要内容
项目编号 | 学习项目名称 | 学习型工作任务 | 教学时数 | 教学时数 | ||
理论 | 实习 | 实训 | ||||
1 | 基础知识 | 经络循行,腧穴定位、主治 | 20 | 0 | 8 | 28 |
2 | 操作手法 | 针具的介绍、 进针手法、辅助手法、艾灸操作 | 2 | 0 | 12 | 14 |
3 | 局部常规操作法 | 对针刺手法合理搭配运用,组成的操作练习 |
| 0 | 10 | 10 |
机动 |
| 0 | 2 | 2 | ||
合计 | 22 | 0 | 32 | 54 |
(三)针推实训课程简介
1.课程信息
(1)课程名称:针推实训
(2)课程定位:本课程是体育保健与康复专业的核心课程、专业必修课,该课程成绩对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具有重大的影响。本课程的前置课程为针灸学、推拿学等相关课程。本课程的学习将为专业见习以及专业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参考学时:72学时
(4)开课学期:第四学期
2.教学目标
本课程总目标是:
名称 |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 1.熟练掌握伤科常见疾病的诊断标准 2.熟练掌握各种亚健康状态的诊断依据 3.对操作技能能合理配伍达到康复保健的目的 |
能力目标 | 1.熟练掌握各种操作技能。 2.能对临床常见疾病以及亚健康状态进行分析诊断并给予治疗方案 3.能合理运用操作技能 |
素质目标 | 1.能熟练应对各种伤病,并给予及时有效的处理 2.能与病患进行合理规范的交流,有团队合作精神。 |
3.主要内容
项目编号 | 学习项目名称 | 学习型工作任务 | 教学形式 | 教学 时数 | ||
理论 | 实习 | 实践 | ||||
1 | 绷带包扎法 | 绷带包扎的操作规范,应用范围,注意事项 | 2 | 0 | 4 | 6 |
2 | 足底按摩 | 足底反射区,足底按摩的手法,足底按摩操作的流程规范、应用范围、注意事项 | 2 | 0 | 6 | 8 |
3 | 各部位损伤针推处理 | 各部位损伤的诊断依据,治疗方案的确立,治疗手段的选择、实施,取得的治疗效果 | 16 | 0 | 40 | 56 |
| 机动 |
|
|
| 2 | |
| 合计 |
|
|
| 72 |
(四)体育保健康复学课程简介
1.课程信息
(1)课程名称:体育保健康复学
(2)课程定位:体育保健康复学是一门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过程中保健与康复的规律及措施的应用性学科。本课程是体育保健与康复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培养学生岗位专业能力的核心课程。
(3)参考学时:72学时
(4)开课学期:第四、五学期
2.教学目标
本课程总目标是:
名称 |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 1.能对运动损伤的危急情况进行初歩的判断,并能及时采取现场急救措施。 2.对常见的运动损伤能进行正确的处理及康复指导,并能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3.能对常见运动性病症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及预防措施。 4.能对常见慢性疾病设计体育康复方案并能指导实施。 5.能对运动损伤及运动性病症进行有效的按摩治疗。 |
能力目标 | 1.了解常见运动损伤的原因及征象,掌握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原则、方法及预防措施。 2.掌握运动损伤危急情况的现场救治措施。 3.了解常见运动性病症的原因及机理;掌握它们的处理及预防办法。 4.掌握体育康复的评定和治疗方法,掌握常见慢性伤病的体育康复方法。 5.掌握常用穴位,熟练按摩的基本手法以及在运动损伤中的应用。 |
素质目标 | 1.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 |
3.主要内容
学习项目编号 | 学习项目名称 | 学习型工作任务 | 教学形式 | 教学时数 | ||
理论 | 实习 | 实训 | ||||
1 | 运动损伤 | 1.运动损伤预防方案的制订 2.运动损伤的现场急救技术 3.运动损伤的一般处理技术 4.常见运动损伤的防治技术 | 16 | 0 | 16 | 32 |
2 | 运动性病症 | 常见运动性病症的防治技术 | 2 | 0 | 2 | 4 |
3 | 体育康复 | 1.体育康复的评定技术 2.体育康复的治疗技术 3.常见慢性疾病的体育康复技术 | 16 | 0 | 16 | 32 |
机 动 |
|
| 4 | 4 | ||
合 计 | 34 |
| 38 | 72 |